目前分類:誰來聊吃飯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採訪 / 掌生穀粒   

文字 / 段雅馨       

攝影 / 麥曉文

 

 

 

IMG_8506.jpg

 

「改天出來吃飯吧。我們說的改天,應該不是一般人的改天吧?」電影《女朋友。男朋友》裡面,

美寶對著話筒裡的阿良這麼說,心仁在車子裡等著,一通電話、一頓晚餐邀約、一個想重新找回永不褪色友誼長存的期望。

 

這場許多人也挪用來對照自身生活的經典戲碼,似乎也隱含了導演楊雅喆對於「改天吃飯」的許多看法。朋友見面寒暄更新生活近況、家人集合團聚分享瑣碎日常,吃飯除了酸甜苦鹹的感官之外,餐桌上更多耐人尋味的感受。

 
 

《女朋友。男朋友》電影劇照.JPG

 

 

發現普通稀鬆的不平常

 

「當我們開始了解台灣這塊土地,有些時候還是會發覺我們了解得很少。」楊雅喆導演說因為這次採訪去做了點功課,才發現每天的吃飯日常的背後,是許多我們過去不曾思考的事情。

 

「飯」是我們不曾細看的稀鬆平常,導演開始留心碗裡的粒粒皆辛苦,是幾次的因緣與巧合。一次在一家台式日式食堂的吃飯經驗,讓台灣米飯給留下深刻印象。「其實菜色也就是家常,但那飯真的太好吃。」一問,是花蓮種的香米,才發現:哇!台灣米能這麼好吃!

 

在農改所的朋友是另一位推手。每當新品種研發成功,總會送一些給導演嚐嚐。「日本米好吃,好吃的台灣米是擁有日本米的好,又更大顆,像放大版的日本米!」「幫媽媽洗米、每天吃飯、讀什麼汗滴禾下土,但沒有真正去體會,怎麼會知道那個汗滴禾下土有多辛苦,沒有人教我們去認識手上那一碗白飯我們怎麼會知道珍惜。」

 

 

 

吃飯的沒什麼和有什麼

 

「可能我從小就孤僻啦,對我來說吃飯一直是很私密、個人的事情。」在眾多出現吃飯場景的電影中,李安電影中的「家庭飯」呈現是導演最深刻的。「在外面吃的、那些應酬的都記不得啦,現在每個禮拜回家和家人吃飯是我最在意。」有的時候也會向媽媽點菜讓她煮,媽媽一路從下午開始張羅,導演和姊姊們負責把媽媽的手藝吃光,一頓簡簡單單沒有什麼的晚飯,是凝聚家人情感的一種方式。

 

吃飯不只是家人間的橋樑,在很多關係裡也適用這個秘密暗號。「盛飯、舀湯、挾菜等等一堆動作可以拍。」光是在肢體上就有更多細節觀察、情感呈現。「剛開始約會可能去咖啡廳、吃義大利麵,但如果是吃滷肉飯或是一起煮飯的話,那表示兩個人的關係已經進到了某個境界,是更親密的。」「我如果要導一部電影的話,吃『飯』這件事情它肯定是盛重的感情。」

 

如果吃飯是種情感的逐漸推衍與循序漸進,那種開始就去吃滷肉飯,代表了吃飯的「沒什麼」還是「有什麼」呢?「我會覺得這個人很樸實欸。沒錢吃高級餐就讓你知道他沒錢,喜歡吃滷肉飯就讓你知道他就是喜歡這種簡單小吃。」導演接著細數加上青菜、控肉與肉羹,一頓滷肉飯吃下來價錢也並非家常。說到底,果然有飯的出現,裡頭還是藏著不簡單的什麼啊!

 
 

IMG_8509_S.jpg

 

感受生活的枝微末節

 

從對米飯的體悟、家人的聯繫和人際間的微妙牽引,再回想《女朋友。男朋友》的那個「改天吃飯」,那些每個人都會有的記憶,透過楊雅喆導演的眼睛,意義被放大、感受被細膩刻畫,所有我們因為習慣而忘記的枝微末節,那些「好好過生活」的美好與渴望,再次變得立體而明顯,從感受每個微小細節開始。

 

 

 

 

 

文章標籤

掌生穀粒糧商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 / 掌生穀粒   

文字 / 段雅馨       

攝影 / 麥曉文

 

 

 

 

電影落幕的瞬間,對結局、演員和劇本等等的後續討論,並不隨著電影的結束而終止。我們把一部份的電影帶回自己的生活裡,生命經驗跟著延長了一點;我們在飲食的同時,嚐遍了天的節氣、地的環境,以及人的角色在其中的盡心,生活也更豐富了一些。

 

現任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的聞天祥,在一次的採訪裡曾說:「當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就是在看問題,對不對?在看人,在看你的世界。」在電影這個記錄與創造回憶的領域,聞天祥以綜觀的視角檢視分析,而當談論到同樣充滿記憶的飲食,聞天祥眼睛看出去的風景又會是如何呢?

 

 

 

 

IMG_8607.jpg

 

 

 

飯菜餐桌上的情感交流

 

執行長說他曾聽過一件電影軼事,當片場大夥兒在為燈光、構圖和走位絞盡腦汁時,侯孝賢導演手要思考的是:「那演員這場戲飯要怎麼吃?」

 

的確,吃飯隱含的訊息,我們能在電影裡面能窺知一二。聞天祥執行長說,李安、侯孝賢和蔡明亮導演的作品當中,皆在吃飯場景裡埋藏了玄機。

 

「《你那邊幾點》第一個鏡頭就是吃飯,煮好水餃先抽了根煙,喚了人來吃卻無人回應,推開陽台紗門繼續吞雲吐霧。拍出了言語無法描繪的『疏離感』;而《悲情城市》裡面從所有大大小小的家庭成員團聚吃飯,到最後,只剩那個老父親、瘋掉的兒子和還沒長大的孫子圍坐餐桌,帶出一整個時代的故事。」

 

而經典中的經典,非《飲食男女》莫屬。《飲食男女》裡把餐桌當革命舞台,每次的吃飯都是某個家庭成員的戰鬥。被認為會首先離家的二女兒,成為最後也唯一留在舊家裡張羅晚飯的人。在餐桌上,父親還是批評了女兒做的湯,女兒依舊頂了嘴回去,忽然兩人驚覺大廚父親失去的味覺又回來了。「父親說:『女兒啊。』女兒說:『爸爸。』女兒遞碗的手和父親承接湯碗的手交疊,兩人相視無語,畫面就停在這最後一幕。哇!這個安排真的太好太美!」不只拍出食物本身,更拍出食物聯繫人與人的那一種微妙關係。

 

不論是無人共食的孤獨疏離、一口家庭的人來人去或者整個時代的流轉命運,吃飯之於華人文化早已跳脫了飲食本身。「吃飯凝聚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聞天祥執行長用電影的角度開門見山地破了題。

 
 
 

IMG_8606.jpg

 

 

 

生活眼下的微妙轉變

 

電影記錄了時代,反映當下的社會。而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近年台灣電影裡對於「吃飯」的刻畫漸少,呈現的感覺也不盡相同。「因為生活型態改變了,親近的人也改變了。」聞天祥執行長說。

 

接任執行長一職後,金馬即成為了聞天祥的生活重心,工作夥伴也自然而然身兼吃飯搭擋的雙重身分。金馬辦公室內的中島廚房是工作與吃飯的灰色地帶,各時段都有人熱菜吃飯、不同部門在這裡話家常、團購消息在這裡釋放風聲,若有賓客來訪,偶爾用餐桌取代會議辦公桌,頭腦肚皮和心靈都能獲得滿滿收穫。金馬的廚房從早到晚都一樣熱鬧,不只能工作也能吃飯,更是調劑身心的緩衝地區,為整個辦公室補充足足的能量。

 

大活動結束後,請工作夥伴吃一頓好料是眾所期待的行程。「又要能容納幾十個人,又要可以讓我們狂歡聊天,而且每一次的菜色餐廳還不能重複!」笑說自己愛吃的執行長,從尋找餐廳、試吃菜色到聯絡訂位,都一手包辦不假他人。而跨年則是另外一個金馬夥伴團聚的時刻。下午四點開始,各方人馬陸續湧入聞家,歷屆工作夥伴全在這一天集合,甚至生了小孩的都一起帶來共襄盛舉。想大展身手的進廚房打點,想大飽口福的在客廳張羅,開放式的空間不論在哪一隅,都能聽見誰分享了近況、談論了什麼話題。

 

那麼,有沒有什麼開趴潛規則嗎?「每個人都帶一樣吃的或喝的,但飲料的那種絕對禁止。」

那麼,酒可以列入通關清單嗎?「哇!那當然可以可以!」

 

不論哪一部電影、用任何角度,聞天祥總是能為它找出最好的詮釋,在客觀精闢的第三人視角的背後,走入聞天祥的生活,是在每個吃飯場合、對每一件事物和每個朋友的用心感悟,是主觀的第一人稱體驗,也是好好過生活、用心渡日子的最佳寫照。

 

 

 

 

文章標籤

掌生穀粒糧商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