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涼,想吃點熱騰騰的暖和身子,何妨來一盅綿潤的粥?

 

「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

 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 

   

         ──《隨園食單.飯粥單》

 
兩百多年前,同為愛吃鬼的清代詩人袁枚,如是寫下一碗理想好粥的質地。不過嘛,這說起來算是他的個人意見(→沒禮貌),東亞的米食文化區這麼大,不同地帶養出來的舌頭,自然也有不同的鍾情與見解。
福建粥追求米粒完整分明,廣式粥講究煲得綿密稠滑,各有千秋風情,不可同語;看在愛吃的掌生穀粒眼裡,高下不必論、兩樣都迷人。

 
粥並非一成不變的。依據米水比例的不同,漢文造出不同的字眼,用來指稱各種狀態的粥品。
 
比如,米多水少濃稠者,叫作「饘(ㄓㄢ)」,冬天結凍了,還可以像糕餅一樣,用刀切開徒手拿著吃。又比如,水多米少如稀飯者,叫作「糜」(如果這讓你想起稀飯的台語講法,是的、就是這個字!)。至於煮米的湯水,稱為「漿」。在資源不豐的年代,會保留漿水,作為解渴兼解飢的營養補充品。

 

僅僅是一碗粥就有這麼豐富的用詞,從中不難看見:使用這個語言的文化族群,與米食有著何其緊密的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掌生穀粒糧商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