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子庭  攝影/截自博客來

「印度聖雄甘地」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於生長在離印度四千多公里台灣島嶼上的我來說,真實的意義是從讀完這本自傳後才真正開始。
那時的我剛從大學畢業,是個實實在在的社會新鮮人。脫離了老師長輩規劃好一切的校園,就像從河川入海的小魚,一開始,因為終於獲得人生自主權而興奮喜悅,覺得處處新奇又有趣。然而我也漸漸發現,因自由而脫離外在給予角色的同時,面對的是無邊無際、沒有方向可依循的大千世界;當我不再只是爸媽面前的乖順女兒、老師面前的用功學生、朋友眼中的隨和女孩,那「我」應該是什麼樣人?而哪兒才是我該前往的方向?
因為這樣的疑惑與不安,也為了避免一直麻煩身邊的人,我開始閱讀,希望能從文字中找到些關於解答的蛛絲馬跡。而我就是這樣認識甘地先生的。
這本書是甘地先生回顧其生活經歷、紀錄從小兒時期至1929年之間的大小事件及心路歷程。書的前兩部主要是在記錄其家庭生活背景及從學生至畢業回國擔任律師的過程,由於著重在事件的紀錄,內容相對平實;而自第三部之後、也就是他在南非開始從事印度移民權利運動之後,除了對外的事件的客觀描述,對其心中的想法、思考脈絡也有非常深刻地闡述及解釋,我想也許是因為距離書寫當下較近的緣故吧! 才疏學淺如我,對印度社會文化及移民歷史甚不熟悉,因此無法有太深入的體會及心得,但他看待生命的態度卻讓我深深感動,對於尋找方向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書中的甘地,就我的解讀,是個認真面對自我、因此而強大之人。不論是茹素、節慾、成立自己的生活學院乃至對抗大英帝國的不合作運動,其行為動機都源自於相信此目標為真實,而想要藉此行動來驗證。這也就是為何其自傳名「我對真理的實驗」(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的原因。對於甘地來說,自我對於世界千千萬萬的生命物質來說是如此渺小,但也正是如此,更需要胼手胝足地以行動來確認自己相信的事情是真是假。而所有在生命中所面對的選擇,也都是依照自己的價值及信念還有想滿足的事物來決定。若驗證的結果如己所願,那可能其就是真,值得高興;但若不如預期,正好可以藉此重新自我挖掘、審視自己所謂的真為何、再次出發,因為自我始終存在,並不會因為結果失敗而毀滅。自我雖渺小,但可以渺小的很堅定、很有很力量。
闔上書後,雖然不能說立馬有道耶穌光出現,指引我前進的方向,但至少被他對自己的誠實和完全接受自己原貌的態度給啟發。期許自己能夠更真實的面對自我,把生活當作是一個又一個驗證的有趣實驗,而所謂的方向將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之後顯現,至少我現在是這麼相信著。也誠摯地將這本書推薦給每一個對生活、自我迷惘或清醒的人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掌生穀粒糧商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